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证券日报》聚焦光伏回收蓝海,晶环嘉远建议加速行业标准构建
2025/03/11

报道核心内容:

《证券日报》作为财经领域的重要发声平台,一直密切关注各行业的动态变化。

《证券日报》的报道以“光伏回收产业站上风口,千亿元市场空间待释放”为主题,深入剖析了光伏回收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报道指出,光伏回收产业作为新兴蓝海,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元,到2050年有望突破4200亿元。全球首块全回收再生光伏组件的成功问世,标志着我国在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和循环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光伏回收这片新兴蓝海吸引了企业和资本竞相布局。

然而,产业规模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回收成本高、行业标准化缺失以及“小作坊”式经营带来的市场乱象。

光伏回收中心秘书长吕芳告诉记者,针对“小作坊”式经营挤占正规企业利润的问题,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组件回收“白名单”制度,制定运营标准以及相关监管措施,维护行业正常秩序。


晶环嘉远在报道中的亮点:

1.深度参与突破性项目:

全球首块全回收再生光伏组件由光伏回收中心立项,天合光能牵头,晶环嘉远、福莱特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经检测,该组件转化效率高达20.7%,功率超过645W,标志着我国在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和循环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行业成本精准剖析:

晶环嘉远副总经理王沪东指出,光伏回收成本主要由运输成本、规范化拆解成本和环保处置成本构成。其中,物流成本的有效覆盖半径为500公里至600公里,超出该范围将显著增加运输成本,削弱废旧组件的采购经济性。

3.呼吁行业规范发展:

晶环嘉远副总经理王沪东提到,部分“小作坊”采用暴力拆解、无视环保的方式制造价差空间,这种行为严重扭曲了市场秩序。他呼吁行业尽快建立标准化回收体系,推动产业向高值化利用转型升级,避免陷入低端拆解的价格竞争。

微信截图_20250304221017.png


关于晶环嘉远

上海晶环嘉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深度脱碳的回收料光伏集团。晶环嘉远聚焦科技创新,构建全球领先的组件回收,破损电池片除杂处理,再生硅料与电池片,组件梯次利用解决方案。我们以专业的技术和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废旧光伏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为环保事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浏览官方网站:www.resolar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