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打通退役光伏回收与循环利用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
2023/08/11
新华网

4月27日,由中国环境报社主办、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承办的第十四期“绿金汇”沙龙在北京举办。在现场,与会专家围绕“退役光伏回收与循环利用如何打通产业链‘最后一公里’ ”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座谈交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随着光伏大规模的应用,退役光伏组件成了很大的问题。作为新兴固废具有巨大的循环经济效益,但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会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与会专家分别就“报废潮”何时到来、退役光伏组件修复处理技术、产业当下面临的痛点难点及如何解决等做了深入交流和剖析。

111.jpg

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光伏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副秘书长刘莉敏


会议首先讨论了关于“报废潮”何时到来的问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光伏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副秘书长刘莉敏引用了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到2050年中国将达到2000万吨。而后又引用2022年绿色和平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委托零碳研究院的研究数据。数据显示,到2030年达到140万吨、产值规模达到130亿。之后到2040年会达到2000万吨、产值规模1500亿,光伏在未来是有很大市场的。


她认为,中国的光伏“报废潮”,考虑到优化更换等因素,会比国际能源署报道的更早到来。



2222.jpg

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太阳能领域技术总监钟大龙


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太阳能领域技术总监钟大龙对上述观点表示肯定,他认为,中国的光伏退役肯定要比国际能源署预测的时间点会更早到来,随着土地资源利用的紧张程度,很多企业在考虑准备更换更高效的组件。


围绕当前退役光伏组件回收产业的修复处理技术,与会专家也做了相应的介绍。


刘莉敏介绍,做光伏回收有两大路线,一个是物理法,一个是化学法。真正产业化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是在某个工序、某个环节物理法或者化学法更有优势,将来的技术路线一定是综合应用的。


梯次利用是目前光伏组件退役下来比较主要的流向,目前的主要流向就去到非洲等梯级利用中,能够梯次利用的一定是最大的利用方式。修复技术通常是简单的修复,例如电缆的更换、旁路二极管、接线盒、背板等相关的修复可以在现场完成,而更换电池片需要在专业车间中进行操作。


钟大龙对上述介绍进行了补充。他提示,硅材本身是无法再利用的,不能再做多晶硅、单晶硅。硅的用途比较广泛,可以做替代工业原材料,按照传统的方法其铝框架、玻璃背板可以再利用,归纳到综合利用、再生利用等方面。

3333.jpg

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综合业务部主任侯贵光


在总结退役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当下面临的痛点难点上,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综合业务部主任侯贵光表示,报废大潮会提前到来,技术、标准、管理政策方面空白较多。对于报废光伏组件涉及的混合物和相关的元素排放问题没有专门的规定。拆解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管控还处于探索阶段,未有相关成熟的标准出台。


钟大龙认为,首先顶层规划设计存在着不足,现有相关政策并不适用于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利用。其次,废旧光伏组件的源头获取存在一定困难。第三,新能源固废跨地区的流动困难,很多政策限制固废跨地区的流动。最后,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成本高,回收企业参差不齐,如何把“小、散、差”的企业力量集合利用并加强回收处理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广,从而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相关问题非常棘手。


  针对上述难点热点问题,与会专家给出了专业的意见。刘莉敏提出了四点建议:


  1、要加强总体规划,把光伏回收目标纳入整体规划中来,目前有很多机构在开展标准研究,包括光伏的回收标准体系,责任主体,生产责任制延伸制等方面。


  2、要多调研,听取国际上对组件企业的建议以及从事一线生产的企业意见,对退役潮有清晰的认知。


  3、要提升光伏组件回收的可溯源性,需要做好统筹以及责任主体的认定。


  4、要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光伏回收网络,用互联网+助力光伏回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技术路线。


关于晶环嘉远

上海晶环嘉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深度脱碳的回收料光伏集团。晶环嘉远聚焦科技创新,构建全球领先的组件回收,破损电池片除杂处理,再生硅料与电池片,组件梯次利用解决方案。我们以专业的技术和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废旧光伏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为环保事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浏览官方网站:www.resolartech.com